新的信用信息平台上线,能为中小微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题:新的新的信用信息信用信息平台上线,能为中小微企业带来哪些好处?
新华社记者吴雨、平台任军
当前,上线AG超玩会入口我国仍然有大量中小微企业信用记录单薄,微企难以获取信贷支持。业带如何有效化解由此产生的好处融资难题?
10月25日,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线试运行。新的信用信息这个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推出的平台新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建立了专属的上线数据账户,可为企业贷款提供一份全新的微企“征信报告”。
为何推出资金流信息平台?
一直以来,业带中小微企业缺少连续性、好处AG超玩会入口稳定性的新的信用信息高质量信用信息,这是平台制约金融机构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重要因素。
目前,上线不少中小微企业没有信用记录,被称为“信用白户”。但这些企业并非没有银行账户和交易流水,一些资金流信用信息没有被充分挖掘和使用。
资金流信用信息是中小微企业重要的信用信息之一,能够全生命周期地动态反映中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全球很多国家都在积极关注、探索推动其共享共用,帮助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开发建设了资金流信息平台。这个平台能提供哪些服务?
记者了解到,资金流信息平台主要服务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企业可授权银行通过平台查询账户的资金流信用信息,企业也能查询自身资金流信用信息,生成资金流信用信息报告。
这份报告里都有啥内容?
中小微企业查询生成的企业账户资金流信用信息报告,提供了企业账户收支情况、现金存取情况、与不同类型交易对手往来信息等。企业不用担心商业敏感信息被获取,因为报告呈现的是月度、季度数据变化情况,而非逐笔数据披露。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这份报告,金融机构可以便捷、高效地获取客户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对客户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进行分析,进一步丰富企业信用档案。
“比如,通过与供电、社保、通讯等公共机构的资金往来变化情况,金融机构可以更清晰地判断企业经营是否正常、规模是否增长等。”该负责人表示,这份报告不仅能为企业申请贷款提供增信支持,也有助于推动金融机构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这份报告怎么用?
中小微企业可登录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网站(https://www.cfcii.org.cn/),通过严格身份验证后进入自身的数据账户,授权银行查询资金流信用信息报告,支持银行作出信用评估。
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资金流信息平台按照开放银行理念进行建设,企业授权后,信息可以在企业的开户银行和贷款银行之间流动共享,帮助企业增信,拿到“真金白银”的信贷支持。
记者了解到,平台本身不收集、存储任何信用信息,只是提供信息奔跑的“高速公路”,推动企业信息流转应用,帮助企业实现“我的信息我做主”。
新平台如何维护信息安全、保护主体权益?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资金流信息平台采取了多种措施保障信息安全。一是严格的身份验证,确保企业主体和接入机构身份可靠、可追溯。二是信息不使用不出域,无授权不调用,平台不储存资金流信用信息。三是践行最小必要原则共享信息,企业自主选择开放某一个或多个账户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四是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新平台上线以来运行情况如何?
记者了解到,25日一早,资金流信息平台已面向中小微企业和试点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流信用信息服务。首批选择了业务量大、技术实力强、具有地域代表性的31家金融机构参与资金流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行,可以覆盖中小微企业账户超5000万个。截至当日17时,平台访问量已超5万次。
据介绍,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推动金融机构接入资金流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全面覆盖。
- ·“五一”假期返程高峰来了!我市交通出行总体平稳有序
- ·创新机制共筑坚强堡垒
- ·车畅人旺活力盛 港珠澳大桥开通六年出入境人次超6235万
- ·“新丰味”喜获中国首届县域品牌擂台赛十大营销立异品牌
- ·部分门票已售罄!中国航展这些票还能抓紧买→
- ·“新医改”群众得实惠 卫生室落户新农村
- ·我市3年完成森林抚育46.1万亩
- ·广州税务:启动“税引擎” 助力汽车产业发展提档提速
- ·劲增49.6%!前三季度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数量同比增速折射三大趋势
- ·广西宾阳县房屋倒塌致5人遇难 初查疑似因爆炸致房屋坍塌
- ·台风“潭美”中心最大风力11级!未来两日广东中西部海面风力大
- ·已进驻10家单位 二十届中央第四轮巡视陆续进驻
- ·废旧扑克牌制作成好看的花瓶
- ·2岁瑞典罕见病患儿来穗求医,广妇儿基因修饰自体移植救了她!
- ·汉源县廉租住房租金补贴金额提高
- ·“小细节”服务“大民生” 透过数字看前三季度医疗保障“成绩单”